自今年1月1日起,美國芝加哥正式邁向綠能里程碑,全市 400 多棟公共建築——包括奧黑爾國際機場、哈羅德·華盛頓圖書館、98 座消防局,以及全球最大的兩座水處理廠,已全面採用 100% 再生能源電力。為城市永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主要歸功於伊利諾伊州最新、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

芝加哥全市公共建築採用100%再生能源!
芝加哥市長Brandon Johnson表示,「面對全球氣候危機,芝加哥堅定不移地推動再生能源轉型。今天,我們終於實現了多年努力的目標,不僅創造大量綠色就業機會,也兌現了我對市民有關環境永續的承諾。」
根據芝加哥官方數據統計,這些公共建築每年消耗約80萬兆瓦時的能源,而市府透過這次的綠能轉型計畫,預計將為該市每年減少29萬公噸的碳排,相當於6.2萬輛客車的排放量。
然而,改變並非一蹴而就。據美國媒體《Canary Media》報導,芝加哥市政府於2022年與電力供應商Constellation簽訂再生能源協議。該公司在伊利諾州中部擁有一座面積達15.38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場,發電容量高達593兆瓦。這不僅能滿足芝加哥市70%的用電需求,還能為超過10萬戶家庭供電。
至於剩餘30%的用電需求,芝加哥市政府計劃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來滿足。「這確實是我們計畫的特色,而不是缺陷。」副首席永續發展官Jared Policicchio表示,這項政策是促進本地清潔能源的進一步發展,使一些規模較小的本地案場,也能夠直接為芝加哥提供綠電。他強調,「未來幾年內,我們的目標是逐步減少對再生能源憑證的依賴,最終實現能源的完全自主。」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國家歷史地標SHEDD Aquarium水族館擁有265千瓦的屋頂裝置
淨零轉型帶來32億效益!
這項綠能轉型計畫不僅促進環境保護和綠能產業發展,還能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根據開發商Swift Current的預估,該太陽能案場在營運期間將為所在地創造高達1億美元(約新台幣32.68億元)的稅收收入,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成長。
其次,根據合作協議能源公司 Constellation 每年將提供 40 萬美元(約新台幣1,300萬元),專款用於芝加哥的清潔能源人才培訓計畫。其中,特別支持「芝加哥女性工會」(Chicago Women in Trades),協助提升女性在工會建築業和製造業的就業機會,展現該計畫對促進社會公平的承諾。

住家也拚太陽能屋頂
為鼓勵更多市民參與綠能轉型,芝加哥還推出《2025年指南再生能源指南》,幫助市民了解可獲得的聯邦及州政府補助和支援措施。在聯邦層面,「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ITC)」提供財務誘因,讓住宅和企業業主能從聯邦稅收中扣除部分安裝成本,降低投資門檻。
而州政府則推出多項再生能源計畫,透過提供再生能源憑證(SRECs)和安裝補助,使更多居民能負擔得起太陽能系統。此外,芝加哥市政府還額外提出多項專屬措施,如針對綠建築專案提供房產稅優惠及補助,以鼓勵更多人採用再生能源。

城市不只少了碳,還生出好風景。因為芝加哥建城已超過180年,周邊郊區建城多已150年,房齡超過半世紀的房子比比皆是,老舊需要翻新,弱勢社區的房屋,更是如此。芝加哥已經通過,將在2035年前,讓這座城市的所有建築物,全部都用乾淨的再生能源發電。無疑地,太陽能扮演達成目標的重要角色,而且同時為房屋換上現代又美觀的外裝。
更不用說,有太陽能板屋頂的房子,將來售價也比較高。

非營利組織洛磯山研究所(RMI)城市和社區美國項目經理Matthew Popkin表示,「芝加哥正透過具體行動展示,城市如何能夠以身作則,在州和聯邦政策持續演變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實踐遠大目標,並善用採購力來推動更公平的再生能源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全市公共建築100%使用再生能源,僅是芝加哥邁向淨零排放的第一步。芝加哥還計劃在2035年前促使全市所有建築(包含公共和私人建築)全面轉用再生能源,屆時芝加哥將會成為美國首個實現該目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