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陽光普照的國境之南,位於車城鄉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肯定是不能錯過的地方,其中位於海生展館與後灣沙灘之間的「太陽能光電經典建築」,以生動活潑的鯨魚外觀為造型,從遠處望去,真的很像是一條大鯨魚…因建築造型像海洋中的最大生物-鯨魚,亦命名為『鯨典館』,是目前全國最大鯨魚造型的光電示範建築。

是海洋環境教育體驗館,也是光電示範館
能源局看好恆春地區日照良好、環境空曠的特性,在屏東海生館區內打造了「Solar Top太陽光電系統建築」,以太陽光電與建築結合應用的方式覆以太陽光電板,並於建物內設置太陽光電展示看板,達到宣導潔淨能源及節能減碳推動的效果,期望能發揮吸引更多產業業者及民眾認同、投入綠建築,建立舒適與環保並存的永續環境。
基於對海岸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尊重,新誕生的鯨典館採用太陽能板為主要結構外體的建材,外表以 BIPV 的方式覆蓋太陽光電板,鯨典館的光電系統容量為104.1kWp,目前每年發電量約為10.8萬度電,大約是11,000戶家庭日用電量,約減少56.38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恆春半島第一座地標級太陽能綠建築。
整體建築物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以戶外水上活動的體驗探索為主,包含浮潛、獨木舟、風帆等~無動力戶外體驗及海岸林的生態探索為主,並開放成為恆春半島觀光產業交流中心,二樓則具備兩大功能:其一是主題展示、科學展演及各項教育研習活動為主;其二是成為民間產業中心與文創商品的展售中心,並同時推動當地光觀產業。

前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說,目前其他國家尚無將太陽光電系統結合特殊造型建築的案例,它是將無汙染的太陽光電融入建築之中,是具教育性、展示性的永續綠建築,並起示範作用,也是台灣作為地球公民一份子的責任與永續共存的價值認同。
前屏東縣長曹啟鴻說,為將綠色能源及電力有效運用,縣府將配合智慧電網政策,讓先進的發電、輸配電、儲電、用電與管理等成果,落實到地方建設,並借重新科技改善居民生活,也希望生動活潑的鯨魚造型綠建築啟用後,透過教育和展示活動,增進民眾對太陽光電的認識。
前海生館長王維賢說,這棟鯨魚造型的綠建築不僅成為新亮點,帶進觀光旅遊效益,還有鼓勵裝設意願及推動節約能源與環境保護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