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資產 1

影片分享 : 太陽能板回收有毒?台灣有方法!?

陽光好影分享
Blue Illustrative Minimal Camping Festival Poster

二○二五年台灣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預計達到二十GW(GW為電量單位,即十億瓦),累計產生的廢舊太陽能光電板廢棄物也估計達一五三○萬噸,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主任傅耀賢團隊以循環經濟為出發點,無化學溶劑、製程溫度低,充分利用太陽能光電板材料優異的穩定性,以破壞材料接面親和力的方式,取代現行的拆解方式,達到完全回收的目的。

太陽能光電板回收比高達七成的高透光玻璃,可加工再製成槽型玻璃,成為太陽光電牆體建材,也可鋪設在人行道,繼續發電;矽晶元回收成為粉末狀可做為散熱材料,內含貴重金屬銀也可再利用,背板中的PVDF聚偏二氟乙烯則可再製為鐵氟龍,達到最大化的回收價值。

影片分享出處:《台客生活實驗》

小編大致查了一下,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主任傅耀賢團隊約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研發以物理性百分之百回收太陽能板的技術了,2019年時正式發表。到2023年的5月份,國科會「科研成果創業計畫」助學界邁入產業,並且獲國內外市場青睞。

接下來可以搭配以下這篇報導分享,更了解在太陽能回收產業,目前進入怎麼樣的階段喔~

國科會推科研創業 學者開公司回收廢棄太陽能板

4296907_1_1

台南大學教授傅耀賢(右3)與團隊研究光電板物理化完全回收全自動設備,可讓回收成本從每公斤13元降至2.6元,大量減少碳排量,使廢棄的太陽能板不再是環保大問題,目前已開創公司投入業界建構產線。(記者吳柏軒攝)

新聞分享: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96907

國科會「科研成果創業計畫」助學界邁入產業,今(10日)舉辦培訓並邀過去團隊成果分享,其中台大教授周錫增投入太空產業的陣列天線領域;台南大學教授傅耀賢則用物理化實現太陽能板零污染回收,已獲國內外市場青睞。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該計畫是協助學界技術商業化,目前已有169個成功創業,台灣從OEM(代工)、ODM(委託製造)到自主創新,走了10年,未來盼把握機會將研發創新躍升國際。

其中,台南大學教授傅耀賢與學生洪嘉聰等共組團隊,2017年開始研究太陽能板回收,歷經數年開發,去年5月正式成立公司;傅耀賢說,傳統回收廢光電板要粉碎、裂解、燃燒,過程高碳排且獲利低,自家研究物理化完全回收的全自動設備,雲端資料庫辨識成千上萬種光電板結構,機器再一層層處理拆分,回收出有價值的EVA材質(封裝膜)以及銀、矽、玻璃等,讓回收成本從每公斤13元降到2.6元,預計國內4條產線界能處理每年10萬噸廢棄量,下個月將進駐合作廠商;海外也有美國加州政府接洽準備前往設廠。

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周錫增則研究太空通訊所需的陣列天線與射頻。後技術技轉成立公司,該公司執行長鞠志遠指出,太空產業走向用陣列天線取代傳統碟型天線,問題在於成本較大,而陣列天線背後是主機板,需電信測試才知好壞,透過核心技術「Ohm+ Fast」能解決產業痛點,高速測試與校正,從現在20分鐘測1片加速到30秒測1片,且一組收發機同時檢測32顆射頻前端晶片,今年剛募完200萬美元(約6千萬台幣)資金。

Follow Us

碳集農場

POWER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