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資產 1

強制屋頂種太陽能光電漲房價?一次破解5大屋頂太陽能謠言

太陽小知識
Black and Yellow Minimalist Breaking News Instagram Post (1200 × 800 像素)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相信許多人無論在網路、電視報章媒體上,都曾瀏覽過關於太陽光電的新聞,其中,屋頂強制裝設光電,更是引發社會熱議的話題。不少民眾因此開始擔心:屋頂強制蓋光電後,會不會造成房價上漲、影響市容、光電板的廢棄回收等等的問題,有些網路評論進一步質疑:「屋頂強制蓋光電,是否有圖利廠商的嫌疑?」

屋頂之所以強制裝設光電,起自去年(2023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12-1條(下稱屋頂光電法案),明訂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增、改建建物,皆須義務裝設光電。目前營建署正在研擬子法,研擬受管制的建物大小及光電裝設比例。

一項新的政策提出,其間的利弊得失,值得我們一一檢視。為此,地球公民基金會整理出以下5個屋頂光電的常見質疑,經過我們仔細的研究、電訪學者、接觸第一線興設屋頂光電的社區後發現,絕大多數的討論,多半像恐怖故事,真假混雜,不乏誇大的成分。

今天,就讓我們用幾分鐘的時間,帶大家破解屋頂光電的五大謠言吧!

謠言一:「屋頂強制蓋光電是圖利廠商嗎?」
如果屋頂強制蓋光電是圖利廠商
那麼強制裝電梯也是圖利囉!

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一棟建築物沒有電梯,那會是怎樣的光景?

是的,近年來因應高齡化社會,無障礙設施逐漸被高度重視,因此自2013年起,內政部便頒定:無論新舊建物,六層樓以上的建物,皆必須強制裝設電梯。

數十年前在大樓尚未廣為興建、尚未加劇都市化、高齡化以前,沒有人想過電梯會成為建築物的標準配備。直到政府開始重視無障礙設施是日常的需求後,電梯才強制落實在建築設計的思維中。

屋頂光電之所以必須強制裝設,加入建築物的一環,一方面是為了跟上全球氣候變遷,逐步淘汰傳統化石燃料,避免過度依賴國際能源,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全穩定。烏俄戰爭爆發後,傳統燃料價格大幅增加了2倍以上。據台電2022年電價成本統計(link is external),火力發電平均每度電的成本高達3.5元,甚至比太陽光電3.36元還貴。

當未來電價必須反映能源成本而上漲,人口、建物稠密的都市,如果能夠裝上屋頂光電,不僅能有售電收入補貼自家電費,配合居家節電的措施,還能大幅降低人均碳排放。近幾年,國內大型企業如台積電等,更紛紛宣示將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光是台積電2022年一整年下來,用電量就占全台7.54%,這意味著,企業對再生能源有極大的需求,屋頂光電的建置是穩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必要設施。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因應民意趨勢。2023年台大風險中心就進行過一項氣候變遷的民調(link is external)指出有8成的民眾支持能源轉型,5成的民眾願意裝設屋頂光電,僅有3成5不願意,因此,屋頂光電不僅為了滿足能源轉型的需求,更是台灣多數民眾的期待。

謠言二:「強制蓋光電漲房價嗎? 」
先講結論:建商別再帶風向,光電成本不及建物造價1%,在台北也能售電回收

20240314-003

台北信義新城社區共10棟,總裝置容量147KW每年約可帶來近100萬電費收入。,屋頂防漏、遮陽、降溫、省電還能分紅喔!

有部分建商認為設置光電會導致房價上漲,這是無法經得起事實檢驗的話術。

依據「臺北市都市更新事業建築物工程造價要項」,一棟鋼筋混凝土造的15層大樓,含內外裝修、開挖、景觀、電梯、衛浴及地下室等,每平方公尺造價為43,700元,若以300坪(1000平方公尺)計算,建物成本約為2.2億,而光電每1KW成本以6萬估算,每6坪(20平方公尺)1KW鋪設裝設50KW,共約90萬元,占建物造價0.4%(90萬/ 2.2億),若以每層樓3戶計算約45戶,房屋售價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屋頂光電和水塔、電梯不同,雖然都有日常保養的固定開銷,但光電更可以透過轉售電力,成為替家家戶戶「開源」的能源設備,不只被列在社區大樓的支出欄。

以「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link is external)」為例,社區屋齡近27年,屋頂約有250坪,全面鋪設光電,8年內售電收入就能打平建置成本,而且只要使用手機app,隨時都能追蹤每月、每季、每年的發電度數。該社區主委陳有鵬,自豪地向我們表示:「很多人說台北天氣不好,不適合蓋(光電),但我們做了之後,每年賣電收入將近100萬元,補貼公共電費,還能降低頂樓溫度,省電又能防漏水。」

因此,當部分建商拼命否定裝設太陽光電的義務,放話要漲房價,甚至透過媒體要求政府,應給予容積獎勵等誘因時,經過我們簡單的事實查核,這樣的都市傳說便不攻自破。

謠言三:「既有的頂樓加蓋,也要強制蓋光電嗎?」
不是,根據目前的法規
只有新、增、改建建物要強制喔!

許多人聽到「屋頂強制蓋光電」,是不是得在既有的違建屋頂上加裝光電,導致公共安全的潛在危機?

然而,我們大可放心,完全不必感到焦慮和恐懼。

因為,本次屋頂光電法案,僅要求新、增、改建建物要裝設,不包含既有建物,而且還仔細的附帶排除條款。因此,即使日照不足、有公共危險之虞,也能在起造之初,提出檢證,經過相關單位確認後加以排除:

屋頂光電法案:「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有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外,起造人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那麼,什麼是新、增、改建呢?在《建築法》第9條中,有詳細的規定:

「本法所稱建造,係指左列行為:

一、新建:為新建造之建築物或將原建築物全部拆除而重行建築者。

二、增建:於原建築物增加其面積或高度者。但以過廊與原建築物連接者,應視為新建。

三、改建:將建築物之一部分拆除,於原建築基地範圍內改造,而不增高或擴大面積者。……」

因此,「屋頂強制蓋光電」不僅和現有的屋頂違建無關,反而能配合其他政策,讓民眾有誘因拆除違建,改設為屋頂光電。

謠言四:「光電製造、回收是不是有汙染?」
這一點也不必擔心,目前光電板的廢棄回收已訂標準流程,90%以上可循環利用

能源轉型推動迄今,再生能源的發電量(8.3%)在2022年已超越核電(8.2%),不少民眾質疑,光電的製造過程,以及廢棄太陽能板,都會帶來高污染,一點也不友善環境。

其實,太陽光電製造及回收所帶來的廢水、廢棄物,以台灣當前的科技發展,已有成熟法規進行源頭控管,並帶動循環利用。

台灣主流使用的矽晶類太陽能板,其組成成分為玻璃74.2%、鋁框架10.3%、電池4%等,高達90%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傳統光電板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高污染物,如矽泥、化學廢液,也因晶圓廠逐步以鑽石切割取代傳統化學切削蝕刻,而大幅削減至零。傳統製程中產生的矽泥,也已有本土業者可轉化為鋼鐵業需要的矽錠產品,或是紡織、輪胎、製鞋業所需的高純度矽粉、碳化矽等工業材料;化學廢液也必須符合科學園區的管制標準方能放流。

image-2

在回收方面,我國亦已制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要求廠商在設置光電板時,必須登記每一片太陽能板的序號,且繳交回收清理費用,待光電板達淘汰年限後,將由專門的回收業者處理,進入循環經濟系統,成為新的光電材料或工業材料,避免衍生廢棄物問題。

最後,光電在使用時不僅不會產生空汙、水汙、廢棄物及釋放毒性,根據研究(link is external),太陽能從生產到廢棄的過程所消耗的能源,在台灣的環境大約1~1.2年左右就可以完全抵銷,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太陽光電遠遠低於化石能源的發電方式。

相對其他能源,光電是較為友善的選項。以最常用低碳、潔淨的特性,被拿來比較的核能為例,其發電過程所產生的高階核廢料(High Level Waste)輻射性均長達數萬年,除了須找到地質穩定、沒有地下水流的最終貯置場存放外,目前人類科技尚無法處理這類高放射性的輻射物質。

謠言五、「台灣颱風那麼多,會不會掉下來砸傷人?」

這點就要說:台灣有這麼多招牌、水塔,不是都有吹落風險嗎?要做的應該是去加強這些結構的安全性,並提供保險。

不少人擔心,台灣夏秋季颱風頻仍,如果風雨過大,把屋頂的太陽能板吹落,砸中人車,豈不得不償失?

的確,太陽光電如同店家的招牌、大樓的水塔,如果欠缺事前的加固處理,均有被吹落的風險,然而,人們並沒有因為這些潛在風險,就拆除招牌和水塔,因此,不該因為天災事故的可能性,就認為屋頂光電是多餘、不必要的設備。

太陽光電申設的過程中,廠商須向政府提出專業技師的結構安全證明,確保光電能夠符合一定程度的應力與載重強度計算等。而部分廠商,亦有提供免費巡檢服務,定期到府檢查太陽能板鎖固情況。

而業界為避免相關情事發生,也會替光電設備保險,萬一事故真的發生,便能依循相關理賠流程加以因應。

20240314-007

在我們破解了以上五個關於屋頂光電的謠言,相信大家對於屋頂強制設置光電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

 誠然,屋頂光電的特點,並非十全十美,但是對比如火力發電、核能等其他能源,已經是對生活環境、自然環境衝擊較低的選項。我們了解到,過去民間在屋頂加裝鐵皮屋,有一部分是為了遮陽、防漏等用途,未來或許能透過改裝屋頂光電,不僅能收到遮陽、遮雨之效,還能補貼電費。

​而在眾多的屋頂光電案場中,我們更發現,屋頂光電不只是為了服務能源轉型,也是活絡社區的民眾話題。

例如嘉義縣大林的明華社區,從推動屋頂太陽能板,一步一步,讓地方長輩居民支持組成「公民電廠」,藉由「合作社」的形式,人民作主,團結合作發綠電,賣電收入回饋社區活動和重陽節禮金,兼顧環境和居民的需求。

屋頂光電,不只供應乾淨能源,更能促進社會合作和溝通,更重要的,是讓家家戶戶認識日常用電和再生能源,也讓節能減碳有了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選項!多一片屋頂光電,就能夠讓森林、農地及沿海的魚塭、鹽灘地多一點喘息空間,減輕地面光電的負擔。

Follow Us

碳集農場

POWERNCH